本文转自:人民网-四川频道
人民网成都11月14日电 (记者郭莹)“真是太好吃了!”11月6日,在第六届“四川工匠杯”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场烹饪(中餐)项目现场,记者有幸品尝到选手制作的红烧肉,发出由衷的感叹。
这是该项目自选菜式环节,选手自创的一道创意菜。菜品规避了传统红烧肉的肥甘厚味,先将五花肉放茶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,利用清新茶水去除肥肉的油腻,再将两者放置一块进行炖煮,让茶香渗入肉中,最后再经特殊烹饪方式,缔造红烧肉外焦里嫩、软糯弹牙、肥而不腻的口感,令人回味无穷。
不仅好吃,还好看。在自选菜模块,一道融合创意菜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。这道菜的做法是用裱花袋塞满鱼泥,手工裱出荷花花瓣,再辅以高汤打底,点缀萝卜雕刻的红色鲤鱼,盛装在天青色调的阔口瓷碗中,营造出“鱼戏荷花间”意境。
“川菜拥有24种味型、54种制作技法,因菜式多样、味型丰富广受欢迎。从今天的比赛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。”烹饪(中餐)裁判长、中式烹饪高级技师兰明路介绍,烹饪(中餐)项目设置了5个模块,涉及雕刻技术、刀工技法、热菜制作、面食制作等方面,重点考验选手的基本素养、对火候的控制和对味型的掌控。
“从考核内容我们可以看出,市场对川厨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。”兰明路说,未来的中餐厅逐步转向“小而精”,一间餐厅所需的岗位数量会越来越少,未来需要的是全能型厨师。
加速全能型川厨培养,还需推动川菜标准化。“过去,我们常用‘适量’‘少许’等词语来形容调料的多少,但这种只能‘意会不能言传’的描述,不利于新人上手。制定川菜的标准,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”兰明路进一步解释,“比如,形容鱼香味,常说微甜、微辣、微酸,但其具体标准是多少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。另外,由于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不一样,酸甜调配的比例也就不一样。”
兰明路表示,当川菜有了具体的标准,再以这些标准来要求新的厨师,他们会学得更快,成长得也会更快!